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我知道我一直喜欢复杂的东西,但在音乐方面,我一直以来的偏好还是以音乐性作为大前提。粗略地讲,旋律、和声、节奏三者中至少得有一样是我能够不那么费力地follow的。虽然我也很喜欢譬如Cecil Taylor的这样一些做自由爵士的音乐家,但我当时接触的只有他的早期作品,例如《Looking Ahead!》。我还喜欢一些与上述比较接近的做fusion的人/乐队,尤其是Weather Report,他们是我最早接触的爵士音乐家之一(但我根本不知道成员都是些什么人,在写这篇博文的时候才想到要去查一下他们的历史,我去,好多熟面孔),甚至比一众我最喜欢的Bebop乐手以及Bill Evans之类的经典大家还要早(我记得我一开始好像是从前卫摇滚听到fusion再开始听更经典的爵士乐的)。但Weather Report也勉强能够属于“悦耳”的范畴。
……直到我去年去听了板桥文夫。
板桥文夫
说日本爵士乐领先中国50年应该不过分吧?但这并不是技术的问题。国内当然也有很多技术过硬的乐手,但是根据我听演出的经验归纳,感觉大部分听起来都只是稍微有趣。整体编排和solo部分经常会有些或预先安排或灵光一现的巧思,但总体上的听感都比较温和。或许能说是理念的问题?
板桥文夫三重奏是我听的第一个日爵现场,现在看来起点颇高。买票之前预习了他的《渡良濑》,觉得比国内乐手的风格要激进一些,但旋律也比较明显,可以说兼顾了听感。由于有听Cecil Taylor的经验作为基础,我当时就没当回事,买了票,演出当天独自前往BlueNote,选座,坐下。
乐手上来了。濑尾高志我之前不知道为啥听说过,甚至知道他长啥样。小山彰太不认识,也正常,毕竟我之前几乎没听过日爵。最后上场的是一个头发乱七八糟、穿松垮彩色T恤和卫裤运动鞋、看起来邋里邋遢的大爷,这就是板桥了。
演出刚开始我就傻眼了(傻耳了?)。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印象中演的第一首基本上听不出旋律,但很诡异地令人无法将注意力移开。
我以前一直以为我欣赏音乐主要是靠认知而不是靠本能。以前学校里请过国内两个搞free的(就不说是谁了),演了四十多分钟没歇气,我听了五分钟就如坐针毡,但出于礼貌和“或许是我没听懂”的想法而没有立即离开。此事给我造成了心理阴影,我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我只能欣赏我理解范围以内的音乐,听不进去free是因为我修为不够。
但听板桥的演奏时,似乎有什么东西直接击穿了我的内心。我无法也没有必要对其内容进行任何分析,也不知道为何它能够使我兴奋。我仿佛像原始部落的居民凭本能随着质朴粗犷的音乐起舞那样(虽然我其实坐着一动也不敢动)。
(所以我意识到,搞不好是那两个free人的水平问题呢……)
所以那时起,本能在我听音乐的方式中所占的比重迅速升高。同时我发现,对于更加温和悦耳的爵士乐,我仍然能够欣赏它们的好,但它们已经不再能让我真正兴奋起来了。(怎么好像跟我听摇滚乐的经历如出一辙啊?)
更多演出
不知道是我之前没注意到还是真的如此,我发现听了板桥文夫之后北京的日爵演出越来越多了。而且我发现,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欢free啊?
具体地,我听了坂田明&丰住方三郎&濑尾高志的三重奏、黑田卓也(记得是五重奏?)以及菊地成孔六重奏,当然中间Herbie Hancock的告别演出也是必去的。这些都是很高水准的演出。
但我惊讶且不无遗憾地发现,我听黑田的时候居然觉得有点无聊……黑田的风格大概是律动优先的fusion,听感很爽,但感觉即兴内容的密度有些不够,而且好像没有感觉到很强的情绪。当然总体上还是很高水平的(叠甲)!
Herbie做的大致上也是以律动感为核心的fusion,但听感上不要比黑田好太多。我觉得虽然Herbie的演奏没到free那么极端,但也绝对是很复杂的。我不知道用专业术语怎么说,但我的感觉是Herbie的演奏变化起伏很大,让我有一种“每一秒都必须认真听,否则就会错过重要的内容”的感觉。黑田则只是做一些相对稳定的小幅度即兴:头两分钟是什么感觉,十分钟后还是什么感觉,因此很快就没有新东西刺激我的耳朵了。
此外,Herbie的即兴也是另一个档次。具体的我也说不好,只能说经常有令人意外的走向。而我恰好非常喜欢出乎意料的“刺耳”声音。
当然,还有其他玄学(?)上的原因,我无法解释。比如Herbie一站在台上就有一种很权威的感觉,但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而是因为他有一种……气场?另外当然Herbie早期也写过相对简单的曲子,比如(everyone’s favourite,也是我听的第一首Herbie)《Maiden Voyage》,记得总共只有四个和弦吧。极其简单却又极其深远……无法解释的不可思议之曲。虽然经历了风格变化,但这种魔法般的创造力是Herbie一直保有的。
我怎么在大讲特讲Herbie,明明是想说自由爵士的……坂田明,非常非常震撼。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演的《In a Sentimental Mood》。这首曲子当然不可能有人不喜欢,但很难想象几个搞free的会怎么演。听完我只能说,不可思议……以前我听了可能会判断为:用扭曲的方式演奏一遍旋律,然后大量不知所云的solo,最后再用扭曲的方式演奏一遍旋律。但现在我已经成为了本能派,所以直接被震撼到说不出话来。此时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会被这样疑似乱弹的演奏感动,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听优秀的free就是会有这种感受。
最后一个是菊地成孔六重奏,非常喜欢。菊地感觉并不完全是一个free jazz音乐家,感觉,怎么说,稍微世俗一点?在这几个人里面,其实更接近Herbie了。当然他显然受了很多free的影响就是了。有鉴于此,菊地的演奏旋律要明显很多。听了他之后我发现我最喜欢听的是那种,很复杂,大体上是free,但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一点旋律感的爵士乐。在我听过为数不多的free里面,坂田是保留得最少的,其次是板桥(我听的那场演出时)和早期Cecil Taylor,再多一点是《渡良濑》时期的板桥,再然后是菊地。Herbie要再多一点,不过他不太属于free jazz,但在我比较愿意接受的范围内(或许主要还是他的个人技术加成?)。以上这些人的演奏都有极为丰富的内容。黑田就有点过了,而且感觉有点贫瘠的样子。
哦,还有那两个中国乐手,那两个感觉完全没有旋律,很难评。但我确实不太确定具体是什么原因让我没有很感兴趣。……等等,我应当停止追问原因,我现在是本能派。
本田珠也六重奏
有点没力气写了,但是要提一句:时隔一年我又见到了板桥!这次是更大的编制,听感有很大不同。
似乎在这一组合中最受听众欢迎的仍然是板桥,leader本田都有点逊色了。本田的妻子、中音萨克斯手守谷美由贵也很抢眼,因为女性萨克斯手比较少见,再加上她的演奏有一种与本人外貌不符的狂气,有点类似Coltrane?
板桥仍然穿着T恤卫裤运动鞋,放了一条红色汗巾在钢琴上。仍然疯狂出汗,下半场时换了另一件T恤上来。一切都是那样熟悉。
整体水平仍然非常高!每个人的solo都极为精彩。前几天上海场的安可曲是《Hey Jude》,虽然我没看上海场的视频但仍然非常期待北京场的这首曲子。不过实际上感觉编排和solo并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复杂,当然并没有说不好听的意思!
GPT支教
从BlueNote出来之后突发奇想,问GPT对板桥的评价。它说了一长串,跟我的听感几乎完全一样。其中一段:
他弹琴非常有一种爆发性的、感情驱动的力量,但又不是那种盲目轰炸式的;他的即兴有时候会很粗粝,很野,很物理性,但底下的和声感又一直在。……板桥文夫是那种能在暴烈中保留”旋律线”、能在自由中寻找”情感叙事”的少数日本free jazz钢琴家。
跟我说的差不多一个意思!它最后评价板桥是既有“灵性”,又有“野性”的人,我觉得很妙。最后GPT还推荐了一些板桥本人或与之风格类似的专辑。
然后我又想到了老朋友Cecil Taylor,于是顺着话说他旋律更明显的那些曲子很有意思,比如他弹Monk的《Bemsha Swing》。
这时候我发现GPT开始给我提供情绪价值了。它说什么,你太懂了!你说的这个特别能说明问题!一下搞得我有点飘飘然。它之后把Taylor的作品也评价为“旋律的‘幽灵’还在”。之后又推荐了一堆相关专辑。
之后又聊了几轮,它甚至提了一些欣赏建议:
如果听Cecil Taylor或者类似的音乐,觉得太密集或者太碎,可以试试:
- 只跟着一个手(左手或右手)听,看它怎么引导旋律。
- 或者挑着抓节奏起伏听,先不管具体的音高。
- 你会慢慢听出那种爆裂中的“内在秩序”。
虽然我之前都是瞎听一个总体感觉,但说不定以后可以试试。
GPT的歌单
最后,我干脆让GPT把所有它提到的专辑都整理出来。之后它又补充了一些,形成了一个35张专辑组成的超绝free歌单。它之后甚至将这些专辑根据场景分类:
专辑列表
Watarase – 板橋文夫 Trio
- 风格简介:日本自由爵士(Free Jazz)与旋律性强的即兴,情绪大开大合。
- 欣赏要点:一开始非常抒情,逐渐演变为爆发性的自由狂潮,注意聆听他如何在爆发中保持旋律线条。
Mina’s Second Theme – 山下洋輔 Trio
- 风格简介:超爆裂自由爵士,极限打击感。
- 欣赏要点:注意能量传导和钢琴-贝斯-鼓三人之间狂暴却有默契的互动。
Chiasma – 山下洋輔 Trio
- 风格简介:更抽象、更极限的自由即兴。
- 欣赏要点:爆发和静止之间的极大落差,声音密度变化感。
Amalgamation – 佐藤允彦
- 风格简介:融合即兴、电子实验、前卫爵士。
- 欣赏要点:电子噪音与钢琴即兴的结合,细听意识流式叙事变化。
Belladonna – 佐藤允彦
- 风格简介:暗黑系实验爵士,带有强烈构造感。
- 欣赏要点:钢琴的阴影式处理,抽象与具体的声音建构。
Susto – 菊地雅章 with Air
- 风格简介:融合爵士与自由即兴,迷幻氛围。
- 欣赏要点:气氛塑造极强,特别是音色与节奏流动的细节。
Sunrise – 菊地雅章 with Paul Motian, Gary Peacock
- 风格简介:内省、空灵的自由爵士对话。
- 欣赏要点:注意少量音符间呼吸感及情绪张力的微妙变化。
Solo Piano – 高瀬アキ
- 风格简介:自由即兴钢琴,兼有爆发力与旋律灵动。
- 欣赏要点:感受断裂式节奏与即兴爆发点的控制技巧。
Stuttgart Aria – 高瀬アキ & David Murray
- 风格简介:钢琴与萨克斯的自由对话。
- 欣赏要点:留意二者攻防式的情绪互动,以及即兴的节奏推拉。
- Rain Tree Sketch – 武満徹
- 风格简介:现代古典钢琴小品,空灵感伤。
- 欣赏要点:聆听极简旋律线中时间流动的静谧之美。
- Looking Ahead! – Cecil Taylor Quintet
- 风格简介:早期自由爵士,兼具旋律与爆发。
- 欣赏要点:《Bemsha Swing》版本非常关键,感受Taylor如何在自由结构中保留旋律幽灵。
- Unit Structures – Cecil Taylor
- 风格简介:自由爵士巅峰,复杂音群与结构解构。
- 欣赏要点:在密集音流中寻找暗藏秩序,体会节奏结构的自发形成。
- Conquistador! – Cecil Taylor
- 风格简介:极富攻击性的即兴大合奏。
- 欣赏要点:聆听小组之间能量的爆炸交换,注意局部细节与整体推进之间的张力。
- Silent Tongues – Cecil Taylor (Solo Piano)
- 风格简介:极端自由独奏,极限体能感。
- 欣赏要点:感受Taylor在大音量与微弱细节之间的切换控制与情绪爆发。
- For Olim – Cecil Taylor (Solo Piano)
- 风格简介:晚期抽象即兴,自由流动。
- 欣赏要点:音符碎片与时间空隙的互动,思考如何在无序中形成自洽节奏。
- Point of Departure – Andrew Hill
- 风格简介:结构化自由爵士,高度知性化的作曲与即兴结合。
- 欣赏要点:体会主题与自由段落之间的隐秘关联,尤其留意Dolphy的超现实音色变化。
- Capricorn Rising – Don Pullen
- 风格简介:蓝调与爆裂自由即兴结合。
- 欣赏要点:注意Don Pullen如何在强烈蓝调感中爆发出自由能量,旋律与狂躁之间的瞬时转换。
- Black Orpheus – 菊地雅章
- 风格简介:幽暗而自由,旋律片段若隐若现。
- 欣赏要点:空白与声音的对话,每个微小动作都很重要。
- New Orbit – Matthew Shipp
- 风格简介:现代自由爵士,密集与疏离并存。
- 欣赏要点:Shipp的空间感非常独特,特别是左手低音的引导。
- Footloose! – Paul Bley Trio
- 风格简介:自由即兴与清晰旋律感的结合。
- 欣赏要点:Paul Bley如何用微妙节奏偏移创造松弛感。
- Lifea Blinec – Muhal Richard Abrams
- 风格简介:AACM流派代表作,智性自由即兴。
- 欣赏要点:聆听不同乐器之间微妙呼应与智力游戏式结构。
- Even the Sounds Shine – Myra Melford Quintet
- 风格简介:女性自由即兴代表作,节奏与旋律飞舞。
- 欣赏要点:Melford如何用不规则节奏制造流动感,非常动听。
- Clay – 山下洋輔 Trio
- 风格简介:极限密度自由爵士。
- 欣赏要点:感受三重奏的爆发点与静止点,张弛巨大。
- Nailed – Cecil Taylor, Evan Parker, Barry Guy, Tony Oxley
- 风格简介:超高能量四重奏自由即兴,全程密集但秩序感强。
- 欣赏要点:聆听Taylor与Parker近乎超自然的呼应。
- It is in the Brewing Luminous – Cecil Taylor Unit
- 风格简介:后期大编制自由即兴,复杂叠加。
- 欣赏要点:整体如一幅流动的抽象画,细听层次变化。
- Transmutations – Matthew Shipp
- 风格简介:更极限的Shipp,暗涌与爆发交错。
- 欣赏要点:抓住旋律碎片在深渊中漂流的轨迹。
- The Willisau Concert – Paul Bley
- 风格简介:晚期独奏杰作,极简自由,旋律内涵深远。
- 欣赏要点:聆听空气与音符交错中的情绪力量。
- From Silence to Music – Masabumi Kikuchi Trio
- 风格简介:极端细腻、幽灵般流动的自由爵士。
- 欣赏要点:少动作织出丰富情绪流动。
- Spiritual Nature – Don Pullen
- 风格简介:抒情与爆发并存,自由爵士与灵魂感结合。
- 欣赏要点:聆听爆发前的能量积累。
- Wheels of Light – William Parker & Matthew Shipp
- 风格简介:低频主导的自由二重奏,律动漂浮感。
- 欣赏要点:细听低音区的相互追逐与呼吸。
- Yamataifu – 山下洋輔 Orchestra
- 风格简介:东方式神秘感与极限自由大乐团。
- 欣赏要点:由极致稠密到虚无缥缈的转化。
- Piano Solo – Aki Takase
- 风格简介:个人极限钢琴独奏,结构与情绪交错。
- 欣赏要点:在碎片化中自然生出旋律。
- Piano Song – Vijay Iyer & Craig Taborn
- 风格简介:现代自由钢琴双人组,自由且结构感强。
- 欣赏要点:两台钢琴在自由中展开暗战。
- Song for My Sister – William Parker
- 风格简介:自由爵士与灵魂民谣融合。
- 欣赏要点:在粗犷节奏中生长的旋律。
- Ancient to the Future – Art Ensemble of Chicago
- 风格简介:自由即兴与非洲传统节奏融合,史诗感。
- 欣赏要点:声音构建出过去-未来的连续体。
自由爵士小分组清单(适合不同聆听状态)
适合晚上聆听(情绪细腻,动态丰富)
3 Chiasma – 山下洋輔 Trio
10 Rain Tree Sketch – 武満徹
4 For Olim – Cecil Taylor (Solo Piano)
5 Black Orpheus – 菊地雅章
6 Sunrise – 菊地雅章 with Paul Motian, Gary Peacock
7 Solo Piano – 高瀬アキ
8 The Willisau Concert – Paul Bley
适合集中聆听(结构复杂,需全神贯注)
2 Mina’s Second Theme – 山下洋輔 Trio
4 Amalgamation – 佐藤允彦
5 Belladonna – 佐藤允彦
7 Susto – 菊地雅章 with Air
8 Looking Ahead! – Cecil Taylor Quintet
9 Unit Structures – Cecil Taylor
12 Conquistador! – Cecil Taylor
13 Silent Tongues – Cecil Taylor (Solo Piano)
16 Point of Departure – Andrew Hill
17 Capricorn Rising – Don Pullen
24 Nailed – Cecil Taylor, Evan Parker, Barry Guy, Tony Oxley
25 It is in the Brewing Luminous – Cecil Taylor Unit
26 Transmutations – Matthew Shipp
28 From Silence to Music – Masabumi Kikuchi Trio
29 Spiritual Nature – Don Pullen
34 Piano Song – Vijay Iyer & Craig Taborn
适合轻松漫游聆听(旋律感较强,情绪流动自然)
1 Watarase – 板橋文夫 Trio
6 Sunrise – 菊地雅章 with Paul Motian, Gary Peacock
11 Rain Tree Sketch – 武満徹
14 Silent Tongues – Cecil Taylor (Solo Piano)
18 New Orbit – Matthew Shipp
20 Footloose! – Paul Bley Trio
23 Lifea Blinec – Muhal Richard Abrams
27 The Willisau Concert – Paul Bley
31 Wheels of Light – William Parker & Matthew Shipp
32 Yamataifu – 山下洋輔 Orchestra
33 Piano Solo – Aki Takase
35 Ancient to the Future – Art Ensemble of Chicago
虽然我很怀疑有没有任何free适合轻松漫游聆听……但暂且按这个听听看吧。我宣布进军自由爵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