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固定下了每一个半月交一次论文进度。每次都是愉快思考、缓慢读文献一个多月,然后差不多最后两个星期才开始动笔。本期不知为何产生了井喷式思考,于是最后关头开始腹泻式写作。终究还是没能把全部想法都写进正文,只能把剩余的以没头没尾的草稿形式拼了老命地塞进文本最后,也不知道导师跟我有没有足够默契以至于看懂。
Yes
从若干年前我开始自诩前卫摇滚乐迷,并宣称Yes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但我其实一直觉得不够资格。上一个我能称之为“最喜欢”的乐队是The Beatles,当时没有这种不够格的感觉,是因为我根本完全非常之够格……所有录音室专辑我当然都听过,除了前两张blues rock居多而且很多翻唱的听得不多以外,其余的都听过五遍以上。Revolver和Sgt. Pepper我敢肯定超过二十遍。现场专辑听的次数没那么多但也听了不少。有人和我玩过猜Beatles歌游戏,我巅峰时期应该有95%能够猜出来(现在应该不行了,有的专辑很久没重听了)。几个月前知道了一个叫Beadle的类Wordle游戏,也是猜歌。第一次玩,我只听到第一个鼓声就知道是“Birthday”,为此得意了很久(虽然无人在意)。
这些都很正常,毕竟我听虫已经有十多年了。仔细一想竟占据了我人生的一半时光……
但是对于Yes我没有这种底气,只能说是对Close to the Edge及以前的专辑(除了Time and a Word,详见下文)比较熟一点,但也没有那么熟,远没到大部分歌曲盲听能说出歌名的程度。阵容只知道最经典的那一组(Fragile和CttE时期),但也不知道每个人长什么样,几十年来的众多人员变动更是一概不知。最喜欢的专辑那当然是CttE,但是里面两首长曲子都只是走马观花地听过,最喜欢的还是较短的炫技曲Siberian Khatru。
变化发生在返校的高铁上。本来带了电纸书,但又有点不想看。同时由于是下午的车并且事前喝了咖啡,感觉并不是很困。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想到要仔细听一下Yes的长曲子。第一首自然是:“CttE”(CttE专辑里的title track)。
结果竟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逐次递进的反复三次“I get up, I get down”唱完,紧接着人声和其他乐器消失,管风琴响起。庄严的巴洛克风格和声进行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并居然伴随一种落泪的冲动。管风琴interlude结束后,开头满是不谐和音的主题再现,随后是Rick Wakeman的键盘solo(之后我知道了这个设备叫minimoog)。非常惊讶以前居然连solo部分都没注意,我到底听了什么东西啊?
此次震撼之后,我突然对前摇乐队的超长歌曲产生了极大兴趣。CttE听完之后,紧接着就听了下一张,即Tales from Topographic Oceans。此专争议极大,之前就知道这个事实的我抱着忐忑的心情开始听。TfTO整张专辑只有四首曲子,每一首都在二十分钟以上。我见缝插针找到了一些二十多分钟的空闲时间,把四首歌分别听完。结果发现,非常喜欢!“The Revealing Science of God”里的minimoog solo一跃而成为录音室歌曲中我最喜欢的Wakeman solo,虽然他本人非常不喜欢这整张专辑,以至于巡演结束后就离队了(。
当然也顺带听了些ELP,复习了King Crimson和Pink Floyd之类的。不过这一个多月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听Yes及相关人士的作品。相关人士中听得最多的当然是Rick Wakeman。
Rick Wakeman
如果说要评选“最强前摇键盘手”的话,此男和ELP的Keith Emerson估计难分伯仲。但说他是“最令人印象深刻(最装?)前摇键盘手”应该是毫无争议的(甚至我觉得可以把“前摇”两字去掉)。此人颜值巅峰时期完全金发美女,头发又直又顺又长。每次演出都要披一个亮闪闪长袍,符合大家给他起的外号“Keyboard Wizard”(要嬷他的话应该可以说Keyboard Witch)。但据说是因为有人说他演出时手脚并用像八爪鱼,他就弄了个长袍把手脚操作遮挡起来(此信息来源未知)。
我叫他李醒男,觉得此名是个人原创精品,可与罗水(Roger Waters)、叶济民(Jimmy Page)等并列。结果后来小红书刷到越来越多前摇帖子,发现所有人都叫他李醒男。有种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发明微积分的感觉。
由于“Siberian Khatru”里的大键琴solo过于炫目,而且其他喜欢的乐队大多压根就没有键盘,此男一直是我心里键盘手的top 1。但我平常根本不会经常想到这个人。高铁听歌事件之后不久我突然梦见了他?梦里干了什么我也忘了,总之这事让我觉得是某种预兆,导致我认为要遵循梦境的指引去更加了解此人。于是去听了他的一些solo albums,一查说有一百多张,他怎么也腹泻式写作啊?挑了大概十几张过了一遍(意思是没有在高铁听CttE那么认真,但也并非走马观花完全使其沦为背景音乐),觉得最好的还是最开始的几张,大概是从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到1984。最喜欢的是The Six Wives和The Myths and Legends of King Arthur and 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名字也太长了)。
然后我也重新开始弹钢琴了。下载或扒了一些醒男材料,租了学校的昂贵琴房瞎弹。最开始弹的是SK的solo,觉得怎么这么难啊?明明扒出来一页都不到。练了有小半个月吧,总共仅跟上了一次原速,而且光想着把快速段落跟上,结果其他部分就顾不上了,弹得一坨。像我攀岩做动态协调,注意手就顾不上脚,注意脚就顾不上手,感觉我是不是在这方面有点障碍。
最近找到了“Excerpts from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的五线谱,惊了这个居然有五线谱?而且看上去像官方出品。弹了一下前两页,可以顺下来但只能弹很慢,好难啊!醒男炫技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右手极速跑动,超帅,我也想弹成这样,但是鞭长莫及(?
结果把著名现场专辑Yessongs里的“Excerpts”听了很多遍,然后发现CttE (Super Deluxe Edition)里还有另一个版本,结构和Yessong的差不多,但是材料换了一些,并且即兴部分(当然)也不一样。这个是1972年12月16号演的,可能因为临近圣诞,醒男在中间插了一小段“Jingle Bells”,之后又来了一段Blues(感觉他很少弹Blues传统下的东西),好玩。所以之后就一直听的这个圣诞版本,没事就听一遍。再之后在Youtube上又找到一个带“Jingle Bells”的,应该是15号。通过这个视频我看到了醒男的具体操作,琴怎么摆,哪一段在哪个琴上弹,哪个时机调音色,等等。认真地在谱子上做了笔记但我能弹的只有一个琴,i.e. 钢琴,所以不知道这笔记到底有何用。
但是他脚上应该还有动作吧?视频里看不到。好想弄个他同款来玩一下但是我宿舍放不下,而且我根本没钱!现在minimoog已经基本不生产了,但2016和2022年分别复刻了一次,一搜要四万多,我惊了。这应该是收藏用的吧,应该没有人会真拿来弹吧??然后做功课发现有一个专门做平替的品牌Behringer,有一款好像就是照着minimoog抄的(我的理解),只要四千多。不是哥们,这个平替也太平了吧,价格直接只有十分之一啊?
另外李醒男居然还能讲脱口秀,看了几个这方面视频都很搞笑,但是我不开字幕就听不懂。最搞笑的是Yes进摇滚名人堂的时候他的发言(从6:53开始),讲的这都什么东西啊?全是黄色笑话。更搞笑的是在他前面发言的Steve Howe很认真地拿着几张A4纸慷慨激昂地朗读半天。
当年的金发美女&键盘巫师现在已成超重猥琐老头,好悲伤。不过现在仍值得键盘(老)巫师这一头衔。等一下,我怎么又喜欢了一个长发男啊(但仅限年轻无胡子时期)?
发现搞音乐的这些80多岁老头都还活蹦乱跳的,Paul McCartney仍在巡演;Ringo Starr在台上跟他儿子看起来差不多大;Jimmy Page,也不知道现在在干嘛,但看起来就像是个精神矍铄的北京大爷(是的他老了之后感觉长得人种都变了);之前看的Herbie Hancock告别巡演,老头弹爽了抄起Keytar就跑到前面来做广播体操。但现生接触的80岁以上老头都颤颤巍巍的,没见过那么蹦跶的,为什么!
想了一下应该是幸存者偏差,搞音乐老头要是到了颤颤巍巍的程度那肯定不会再演出了,这样一来我看到的就只有健康老头?
好像跑题了!感觉我唯一有能力模仿李醒男的只有发型了,所以决定留长一点并且一直漂。不过那种原生感金发应该还得染,但我并不知道有什么可用的产品。
相关购物
尝试在萌购上购买了一些Yes唱片,因为太便宜了。我看那个Yesyears的大套盒,闲鱼上二手要五百多,但日本二手网站,只要,1000日元??加上代购费运费七七八八的应该也就rmb一百多吧。怒买两盒,准备自己留一盒,另外一盒看能不能倒卖出去。
然后搜到了据说是有李醒男亲签的CD和磁带,不知真假。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东西哪有假的,他的签名值几个钱啊?而且感觉听前摇的也不是很关注这种签名啥啥的。买!
买所有这些的时候都购买了萌购的开箱拍照服务,一看发回来的照片,品相都非常好?总感觉这事很诡异,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啊。
再之后突然跟中了邪一样,开始买贵东西而不仅仅是淘便宜洋垃圾了。李醒男1973-1977大套盒,有27张CD,他所有现场好像都包含在内诶!买。Yes的套盒,包含1972年的七场演出,好东西,买。
还没完,因为不慎又发现了Yes的官方商店。看来看去也没很多想买的,但是有个TfTO的T恤很想要,那买吧!T恤没几个钱,但运费十几刀。然后又从不知何处听说了Rocker Merch这个平台,又是一通买,包括:Yes首专封面logo黑色老头背心、Fragile宝蓝色连帽丑卫衣、Pink Floyd粉色连帽可爱卫衣(上面印的是Animals封面上那头猪)、两件Pink Floyd的T恤、Genesis的印了Foxtrot封面的T恤。我买那么多T恤干什么啊?但是当时一看到就买了。
又!发现了李醒男本人也有商店。老头要出新专辑了,那我也预定一个吧(加钱买了签名款)。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当然支持。
Time and a Word和Reddit男
加入了Reddit的yesband板块。之所以不是yes板块,是因为那个板块的规则只有,每个帖子的标题都必须是“Yes”,好像评论也得是,但我没仔细看。所以yes板块偶尔会有一些yesband的内容,但Yes粉丝的老巢还是在yesband。
看到里面人说The Yes Album是their third album,我寻思前面不是只有Yes这一张吗,怎么是第三张?于是发现了此前从未听说的Time and a Word。国区的Apple Music引进了他们其他所有的录音室专辑,就除了这一张!到底为什么!
于是在Reddit上发帖吐槽。底下有个人说他们给这专辑里有些歌拍了mv,很搞笑,推荐我去看。我看了果真很搞笑,有一些完全pointless的剧情,比如几个人躲在树后轮流地突然探头,有一个修女从后面冲过来,乐队几人看到很慌乱,撒腿就跑,修女在后面追(从2:25开始)。这个追逐战拍了持续到4:40。然后出现了一段那种姐妹摆拍合照的场景(每一下重拍都切换不同的摆拍方式),最后是所有人一起坐船的画面,修女赫然坐在船的另一头。所有这些,或许是什么象征(可能只有Jon Anderson本人才知道吧),但我个人的意见是跟歌曲内容0个关系。我请问修女在这里出现的意义是?而且为什么要他们看到她要逃跑啊?难道是因为这样比较能够配合歌曲的节奏,但为什么非得是这种剧情??而且最后怎么跟修女和解(?)了。另一首歌的视频里则有大量五个人坐在一辆车上然后轮流开车的桥段,每个人都很开心的样子,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首歌的mv里?
这个专辑我还挺喜欢的,虽然有点稚嫩感(?然后下面有个老哥说,这专辑很好,除了title track,如果你喜欢“Hey Jude”那你应该也会喜欢它。好装……!
我就委婉说,complexity并不是评判歌曲好坏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前摇领域之外。他说他意思不是不够complex,是repetitive。我说repetitive就是不够complex的一种啊,重复的和弦进行和简单的曲式比如ABAB也会加深这种感觉。
此时我以为他跟我说的是一回事,要跟我探讨一些乐理。但他其实意思simply是“Hey Jude”最后的“na na na”和“Time and a Word”最后的副歌唱太多遍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说,你要这么说的话就得说Beatles很多其他的(和声曲式简单的)歌也不怎么样。他说:
I’m struggling to think of any other Beatles or Yes songs with the same sort of lengthy repetition of phrases (except for the instrumental end to “Starship Trooper”.)
Can you help out with any other titles?
妈的,装男!首先我只说了Beatles,没说Yes。其次就算我说了Yes,你怎么就可以把他们最符合repetitive的实例给预先排除了……?不过这时候我终于发现他只是想说结尾太长,而不是我以为的那个意思,我就非常礼貌地澄清此误解,还补充了一句说,如果造成了误解不好意思。
然后我想起来Beatles的“All You Need Is Love”不也是结尾重复一句话吗?我就说,如果你实在想要一个例子的话那就“All You Need Is Love”吧。没想到老哥回:
That’s a great example.
And “Yellow Submarine” which doesn’t even wait for the end to start its repetitions.
Thanks.
此人明显是一种嘲讽语气,意思是“AYNIL”和“Yellow Submarine”也都不怎么样嘛,我举这个例子反而是佐证了他的观点。然后直接无视了我的礼貌澄清。
我小发雷霆,说你不用这么sarcastic。突然又想起Yes的“The Fish”和“I’ve Seen All Good People”不也是这种结尾吗??虽然“ISAGP”结尾的每次重复都换了一个调,但这个改调也有很简单的规律。我就把这两个也列上,说结尾重复也不影响它们是好歌啊。
老哥回:
Understood, though I think the key changes at the end of the ”All Good People” makes a difference.
(Not sure where I was being sarcastic, but I agree with .)
(最后还少打了一个宾语。)太招笑了,挑了其中一个勉强arguable的例子锐评一下,对另一个完全符合描述的例子视而不见。还说不知道他哪里sarcastic了,最后关头嘴硬一下,好像在说我小肚鸡肠把他的友好发言曲解为阴阳。
感觉挺奇特的所以把这事写下来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这种爱好者论坛里跟人用英文吵架。(我也不算在吵吧,我自认为始终都很礼貌,只是那个男的一直阴阳怪气。)
其他
1
粗略地说Yes受古典乐影响更大,而King Crimson更加受到爵士乐影响。我听爵士远多于听古典,但居然更喜欢Yes。我一番思考觉得可能是Yes的长曲子比较有结构,内容也丰富,其他乐队至少在某一方面会差点意思。Genesis早期和ELP可能好点,但Pink Floyd基本上就是一款氛围感乐队(?除了令我心碎的男人Syd Barrett主导的前一张半专辑,不过那应该算psychedelic rock了。
2
Tales from Topographic Oceans这个名字我记了好久。首先“Tales”和“Oceans”总是忘记单复数,其次介词“from”总是记成“of”,此外“Topographic”这个词我根本不认得,查了之后也看不懂这个标题,到底什么是地形学海洋啊?
不过这个应该算是Jon Anderson的惯用手法。看过他写的“Cold summer listening/Hot color melting the anger to stone”这两句完全的nonsense,以及随便编的“Khatru”这个词之后,地形海这种已经算是carry了some meaning了(大概吧)。
醒男的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我也老记错,总是不记得是亨利几世,然后经常会记成“Henry VIII’s Wives”这种,要么就是忘记最前面的“The”。不过这两张还算好的了,The Myths and Legends of King Arthur and 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我根本完全没记住过。
但King Arthur要是努力的话应该还是可以记住的(吧),就是神话传说+亚瑟王+圆桌骑士嘛,单复数和“the”可能看多了也能记得。我觉得最困难的是The Six Wives里面六首曲子的名字,每一首都以一位wife的名字命名。但是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亨利八世的六个老婆中,有三个Catherine和两个Anne??名字后面跟着的姓或者“of+地点”也都很陌生,我只知道一个Aragon(好像是在莎士比亚的什么作品里出现过)。我唯一能记住的名字是Jane(因为她的名字是唯一的),但也无法记住她的姓(Seymour),连读都不会读。
但是:刚刚提到的“Cold summer listening/Hot color melting the anger to stone”这句歌词,我读到的一瞬间就将其记住了,永生难忘。为什么????
说到歌词,“The Fish”这首歌的别名兼唯一歌词“Schindleria Praematurus”(不断重复最后fade out,是我给Reddit老哥举的反例之一)我也是记不住的。不过这个可能是因为它是拉丁文(是一种鱼的学名)。
又想起一个,上一节说的“psychedelic”这个词,也就是“迷幻摇滚”的“迷幻”,我也老记不住!
3
听前摇之前我没有想过存在二十分钟以上的(广义上的)流行乐。开始听前摇之后知道有二十分钟的了,但是没有想到存在五十分钟以上的流行乐……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听完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的title track的。说起来这张的标题我也老记不住,主要是一直没注意它有几个“the”。
TfTO巡演后醒男退出,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演起来太无聊了,一整段一整段都是在铺底,而他又是那种show-off型的乐手。据说有一次他点了咖喱外卖躲在键盘后面吃(由于技术限制,他当年一场演出要带十几个键盘,基本上构成一种围墙)。此事在Yes传记Close to the Edge中亦有记载,应该不假。不过另有一说是,他本来是跟旁边的助手说演出完要去吃咖喱,助手听成了现在就要吃,就给他点上了。
4
除了醒男,Rush的Lifeson的摇滚名人堂演讲(从4:20开始)也比较好玩。但比起醒男还差点意思,因为明显是事先想好的,有点刻意。
5
最近宿舍楼搬来新生,这几天我找快递的时候发现有个人也姓陈,而且手机尾号竟跟我只差一位。快递员派件的时候会用油性笔把收件人名字的第一个字用很大的字写在箱子或者袋子上,所以我们两个人的快递都写了且仅写了“陈”。我一看不妙,感觉会拿错,所以决定换个收件人名字。恰好耳机里正在放Wakeman的什么歌,我就把所有购物软件都改成:醒男。不久后收到了成为醒男之后的第一个快递,发现快递员居然把“醒男”两个字都写上了,字比以往还大,可以看出他的惊讶。这时候旁边还有两个人在找快递,我把箱子拿起来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射过来。
但最近快递员只写“醒”了,可能是已经习惯了。